中国古代有一个“削足适履”的寓言,现代称这种处事方式为“一刀切”,往往用于贬义。可是在中国古代这种“一刀切”的处事方式曾经是很流行的,法家名著《韩非子》里就列举了这样几件事例。 (一) 韩昭侯在宫中饮酒,醉醺醺的就在食宫里睡着了,宫中替国君管理冠冕的“典冠”在旁见了怕他着凉,给他盖上了一件衣服。韩昭侯醒来见有人主动给他盖上衣服,很高兴,问身旁的待卫是谁给他盖的衣服,侍卫说是典冠。韩昭侯下令以越职罪处罚“典冠”,以失职罪处罚“典衣”。 韩非子对这个故事的评论是:“故明主之畜,臣不得越官而有功,不得陈言而不当。越官则死,不当则罪。” (二) 秦昭王生了病,百姓们听说了很为国王担忧,各地的百姓凑钱买了牛,为国王祈祷,许愿如果国王的病好了就以牛还愿。公孙衍出外见了这情景,为国王深得民心而高兴,赶紧进宫向国王去贺喜。 秦昭王知道了,先派使者去了解是否确有其事,等到确认了以后,就下令:每个百姓处“赀二甲”(罚两副盔甲)。昭王说:“没有国王的命令就擅自为国王祈祷,是爱寡人,寡人如果也以改变法令回报百姓,法令就没有了威信,法令没有威信是乱亡之道,还不如每人罚二甲以恢复法治。” (三) 秦国发生饥荒,应侯向秦昭王建议开放国王的禁苑,让百姓入苑采食草籽、野菜、橡子、枣栗。 秦昭王却说:“我们秦国的法律使百姓有功受赏,有罪受诛。现在如果让百姓入苑,就是让百姓有功和无功一起受赏,这是乱亡之道。夫生而乱,不如死而治。”
|